俗话说“记者的笔可抵三千毛瑟枪。”为进一步锤炼新传学子的新闻采写实战能力,2023 年 5 月 23 日至 25 日,我院 2020 级新闻传播系学生以实习地南宁市区为圆心,分组报选题。进行了一次“真刀真枪”的融媒体新闻采写实训。本次实训由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黄小舟老师全程参与选题讨论和作品点评环节,用业界标准把脉“准媒体人们”的采访初体验。
忐忑不安选题会
5 月 23 日下午,二十余名同学共分为五组,每组将前期已与实习指导老师商定的两个选题向黄老师汇报。黄老师也结合南宁市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特色,为同学们推荐 了部分更接地气的选题:“广西有一句话,美女难过酸嘢摊,你们小组可以把酸嘢融进夜市 去。除此之外,南宁是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与东南亚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首 当其冲就是美食文化,而夜市最能体现广西的包容性......”黄小舟老师对同学们的选题作出指导
“在选题报出时,我们小组是很忐忑的。因为大家初来乍到,既不熟悉本地情况,也对什么算是新闻,从哪里下手一筹莫展。选题会上,黄老师几句话就给我们指出了视频的呈现方式,并鼓励我们勇敢去尝试,这让我们信心满满地动起来了。”2020级传播二班杨怡莉同学对老师的指导充满感激。
同学们和黄老师共同探讨选题
异地采访初体验
5月24日至25日,五个小组的同学们奔赴南宁各区,投入了新闻采写实战。他们需要完成两篇题材不同的图文视频并茂的融媒体新闻作品,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刘沐南小组在美食店采访
“您好!我们就耽误您一分钟的时间。请问您…?”
“不好意思我们不接受采访”
“不要拍到我们了”
“你们干什么的,我们店里不让拍!”
拒绝的声音一次次出现在五个小组的采访活动中……
欧顺宝小组在扬美古镇和广西博物馆拍摄采访
“之前真的从来没有被拒绝过这么多次,这次是真正发现新闻记者在采访时面临的真实情景,真的困难重重。”2020级传播三班的李晓兰同学感慨,“好在后期通过实习老师的点拨顺利解决了。”
赵岩若小组在农院路夜市以及广西街头采访
除了困难,采访中也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细节。“在采访当地居民的时候,他们总是笑盈盈的,还说谢谢我们为广西做宣传,我当时听到这句话,觉得之前被拒绝的懊恼都烟消云散了。”2020级传播二班的滕佳宇向记者回忆道。
“在采访店主的时候,我和小组成员是站在街边的,身后一直有车子经过,这时候暖心的店主还特意返回店里帮我们搬了凳子让我们也坐下,小心车辆,我们当时已经在外面采访一天了,就觉得特别温馨。”2020级传播三班的任欣霞同学感动地说。
采访结束后挑灯夜战,同学们在严璇老师和毛蓉老师的指导下连夜整理剪辑,也充分体验到了记者的工作压力和强度。
欢声笑语点评会
5月25日下午三点,公开展示如期举行。
同学们向黄老师展示成果
有关注“慧泊”停车热点事件后续的民意调查采访,有展示壮乡民族文化传承的壮锦和会说话的铜鼓,有烟火市井的米粉夜市,也有穿行在大街小巷出行必备的“小电驴”,更有浓浓南国热带风情的“绿城”秀和隐藏在城郊一隅婉约的扬美古镇……一件件融媒体作品,或暗访,或出镜,或快闪,或娓娓道来,虽有稚嫩,但不失完整和新意。
点评现场笑声迭起,“很多作品的呈现形式都非常有趣,体现出了00后独特的新闻观察力和审美情趣。”黄小舟老师赞许道。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如在采访环节,由于时间所限,同学们的采访较浮光掠影,机动灵活性以及围绕主题调动采访对象倾诉欲的能力有待提高,出镜记者提问时语言表达还不够流畅。在拍摄和剪辑环节,同学们的画面构图仍有提升空间,细节捕捉不够,声画衔接比较粗糙,采访部分的剪辑需要取舍,运动镜头的稳定性和目的性有待加强。在图文撰写上,部分稿件过于宏大空洞,措辞口语化和准确度需改进,今后可以更多地聚焦城市的鲜活面孔,更具新闻性,也更接地气。
黄小舟老师对同学们的作品作出点评
黄老师精辟而犀利的点评让同学们醍醐灌顶,她希望“大家无论以后是否从事记者行业,都能不忘初心,不要在那些平淡的日子里磨平棱角,不要腐坏,不要麻木,记得为弱小发声。”
伴随着同学们的掌声,两天半的新闻采写实训告一段落。本次初体验让同学们完成了一次从校园到社会的华丽变身,也真切感受到了新闻报道绝不是信手捻来,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抒情浪漫,而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是对文字的精心锤炼,是将思想和观点隐藏在客观事实中的绝妙诠释。
黄小舟老师寄语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当阳光照进黑暗的角落,当镜头记录着感人的瞬间,当报道贴近了百姓的疾苦欢乐,我们就铸成了暗夜的瞭望塔或是那一盏美丽世界的探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