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在五栋报告厅组织观看了一场主题为“轻松点,才是好的父母”的帆书2025开学季演讲同步直播活动,并邀请人文艺术学院辅导员张成、杜晨宇、教师刘楠以及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代表到场观看。本场直播由樊登、李蕾、岳晓东联袂主讲,分享科学育儿理念,探讨平衡育儿之道,这场直播既为家长梳理可操作的育儿建议,也让学生对自我成长与未来家庭教育有了新思考。
直播开始前,人文艺术学院教师刘楠登台发言,她引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此刻正置身“文学—教育—家庭”三重未来的交汇点观看直播。她先用“专业适配内容”提示三位主讲人——李蕾聚焦文学文本的情感价值,樊登剖析“不焦虑父母”的底层逻辑,岳晓东追溯儿童行为的深层心理——为学生补足跨学科的人性视角。随后,她列举《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主角模式》等直播书单,指出这些作品既可成为未来语文课堂与写作教学的鲜活案例,也能提前储备应对职场、亲子、家庭关系的情感智慧。最后,她提炼出三位嘉宾“经典与现实衔接、抽象话题亲切化、专业故事化”的表达技巧,鼓励同学们借这场直播“把经典读活,把专业用实,把表达练精”。
在开学季演讲中,樊登、李蕾、岳晓东三位主讲人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育儿理念。樊登指出家长应先实现自我成长,解决自身焦虑,才能更好引导孩子,倡导“松弛感育儿”,注重培养孩子心理安全与价值感,减少批评,多给予鼓励,并推荐《请这样对待孩子的大脑》《多动的孩子也能好好学》等书籍,助力家长科学育儿。李蕾则从女性视角和经典文学出发,强调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关注其情感需求,用爱与理解陪伴孩子成长,她以自身经历来阐述如何平衡爱与教育,避免焦虑影响亲子关系。最后岳晓东则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提供积极倾听、有效反馈等亲子沟通实用技巧,分析常见孩子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整场演讲最终汇聚成一句朴素却有力的话:先修好自己,再陪孩子长大。当父母把注意力从“纠正孩子”转回“完善自身”,焦虑便让位于松弛,指责便转化为倾听。新学期的最好准备,不是给孩子排满课程,而是让家庭先拥有安全感与价值感;当家长放下焦虑、拿起科学,教育自然成为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同行。
直播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看完今天的这场直播真是受益匪浅。他们讲到:樊登老师像隔壁学长,把“阅读有什么用”的世纪问号,拆成故事揉进掌心;我们一边听一边猛点头:觉得原来“经典落灰”的焦虑并非中文系独有,所有疑问终会被书页温柔抚平。而李蕾老师把《小王子》的“驯养”译成亲子沟通暗号,文学瞬间变身“情绪说明书”;当岳晓东教授甩出“积极倾听”四字时,更是把课堂里的“文本细读”一键兑换成“亲子批注”。此刻感觉我们彻底悟了:学文学,不只是解析人物,更是预演共情;未来无论站讲台还是陪家人,都得先递“安全词”,再做“引路人”。直播最后还抽了幸运观众送上礼品,彩蛋虽小,但快乐加满。
从“文学—教育—家庭”的三重交汇点出发,这场同步直播把课堂、书单与人生缝合在了一起。与其说它提供的是育儿技巧,不如说它提前为学生们铺设了一条自我成长的暗线:先成为有安全感的个体,再构建有安全感的家庭;先学会倾听自己,再懂得倾听孩子。当同学们把“经典读活,专业用实,表达练精”的叮嘱写进新学期计划时,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也悄然完成了一次“教育前置”——不是把焦虑提前打包给学生,而是把松弛与自省的种子埋进了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