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紧扣学校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AI赋能教学,推动教学创新”主题,率先启动院内分系部初赛,后续将通过院内决赛遴选优质选手,代表学院冲校级决赛。
院内新闻传播系、广告系、艺术系各系部精心筹备,全院教师以组队形式积极参与,从课程设计打磨到AI技术融合演练,全方位保障赛事质量。各专业赛场均聚焦“以赛促教”核心,参赛教师围绕课程痛点设计创新教学方案,将AI工具灵活融入教学全流程,既展现了各学科教学创新特色,也为全院教师提供了互学互鉴的教学实践交流平台。


新闻专业初赛以“AI+新闻实践”为核心方向,四组教师团队各展特色。张希老师依托AI技术搭建模拟新闻采编场景,通过动态案例演示与实时交互,引导学生探索新闻选题策划与信息核实的创新路径,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刘思琦老师聚焦AIGC驱动下的产教融合,构建四维融合的新媒体策划教学体系,为后续冲击产教融合赛道奠定基础;魏康老师通过现场示范取景构图、光影运用等技巧,结合真实新闻摄影案例的AI动图转换,直观呈现新闻图片背后的叙事逻辑与价值导向;冯慧萌老师以《数字音频节目制作》“片花制作”模块教学,重构课程体系:前半段教核心技能,再分类型讲制作技巧,结合大广赛等扩内容,以赛促学,还将AI技术融入音频制作全流程,紧扣“知识+能力+价值”目标。


汉语言专业与广告专业赛场同步开赛,传统学科与应用型学科碰撞出创新火花。汉语言专业教师突破传统讲授模式,林雅雯老师在《中国古代文学1》中引入“AI大臣”角色,衬托《国语》中邵工的“重民”思想;周宁老师以AI生成视频为载体,带领学生沉浸式理解孔子“文质彬彬”的文论内涵;孙启妞老师借AI视频还原历史场景,引导学生体悟苏轼《定风波》中的旷达心境。广告专业教师则聚焦行业前沿,张利平老师在《新媒体广告》课程中,以“象国食品消费者画像”真实案例开展实训;胡欢欢老师在《新闻摄影》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通过《大眼睛》《袁隆平影像》等案例,实现价值塑造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动画专业与视觉传达专业初赛聚焦技术赋能与学科特色。动画专业教师将AI技术深度融入课程,尤丹老师在《分镜头设计》中运用AI动态分镜技术,结合校企合作项目构建产教融合闭环;丁燕老师在《数字绘画》中打造“任务驱动+AI情境创设”的混合教学模式;田静老师在《大学美育》中以思政为引领,重构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实现审美能力与思政素养同步提升。视觉传达专业赛场亮点纷呈,韩小溪老师在《展示与陈设》课程中,以西北魔王实习项目为依托,采用“1+4+1”教学法推进实战教学;刘佳琪老师在《包装设计》中探索数字赋能与3D打印技术的应用;张云龙老师在《品牌形象策划》中借助AI实现教学内容个性化推送;颜孜老师在《书籍装帧》课程中构建“三阶递进、四维融合”模式,通过AIGC重塑《瓦猫》非遗绘本,展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



各专业初赛现场,由学院领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成的评委团队,严格参照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管理办法》及各组别评分标准,从多维度对参赛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专业评审,在点评环节既肯定了参赛教师的创新突破,也针对细节提出优化建议,这些点评既立足赛事评分标准,又结合各专业教学实际,为教师后续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明确方向。
经多轮评审与综合研讨,最终确定刘思琦、冯慧萌、周宁、孙启妞、刘佳琪、丁燕、颜孜、田静、韩小溪共9位教师晋级学院决赛,涵盖学校赛事全部五个组别,为院赛后续比拼奠定了多元且高质量的参赛基础。
人文艺术学院负责人表示,本次多专业初赛是对“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深度实践,教师们将AI技术与学科教学、产教融合、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意识。后续学院将组织决赛专项打磨,助力晋级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同时推广优秀教学案例,持续推动全院教学质量提升,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