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浅淡,人文艺术学院的绿茵场成了心灵的疗愈场域。人艺在校心协带领下开展“心灵之约,悦享成长”心理健康活动,开展了“趣味保龄球”和“互助盲行”两个小游戏。以游戏为媒,在“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时空坐标里,书写了一段关于压力释放与信任联结的深度对话。

图:同学们有序排队参加游戏并进行盖章
“压力突围·趣味保龄球”的互动现场,十只贴满“焦虑”“内耗”“迷茫”等心理标签的矿泉水瓶,如生活压力的具象隐喻,在草坪上呈三角阵列静默待击。参与者于标线后凝神蓄力,挥掷皮球的瞬间,仿佛将积压的情绪势能尽数倾注。当球体破空,瓶阵应声溃散,那碎裂的声响恰似心理壁垒的瓦解,参与者眸中释然的光,是对“压力可视化消解”的生动注解。工作人员细致核定成绩,将书签,便签本与解压好物递予众人,这些仪式感的反馈,让“心理释压”从抽象概念落为可感的愉悦体验。
毗邻的“互助盲行·信任之旅”板块,则演绎着心理支持的哲思。双人组中,“盲者”于眼罩遮蔽的黑暗里探路,“引路人”以语言为炬,在锥形桶与绳带构成的障碍迷宫中,点亮信任的微光。“步幅放缓,此处需跨绳而过”“稍向左侧,避开锥桶阻碍”,引导者的指令精准而温煦,盲者的每一次落步,都是对“全然托付”的勇气试炼。角色互换后,当自身坠入视觉盲区,才真切体悟到被引领时的安稳——这种双向的体验,将“心理支持的共生性”烙入每个人的认知。


图:同学们正在进行趣味小游戏

图:同学们正在进行趣味小游戏
从保龄球区的情绪宣泄到盲行区的信任建构,整场活动在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中,完成了对“心理健康”的多维诠释。同学们在物理游戏中完成心理的解构与重塑:既在击碎“压力瓶”的过程中,习得情绪管理的具象路径;又在盲行的协作里,洞见心理支持的深层价值。这场“心灵之约”,绝非一场简单的校园活动,而是沿着同学们的足迹勾勒出一幅温暖的青春画卷。同学们在游戏里卸去了学业与生活的压力,在互助中读懂了心理支持的分量。这场心灵之约,不仅让大家在秋日操场收获了欢笑,更在心底埋下了关注自我、关照他人的种子,让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心灵的舒展与悦然。它让压力在趣味中消融,让信任在协作中生长,最终在每个人心底,沉淀为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觉知,对人际支持网络的珍视,为成长的旅程,铺就了一条悦心且从容的坦途。
文字:徐盼盼
图片:徐盼盼 郭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