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角度的光影怎么调才能让人物更突出?”“用这款相机拍校园建筑,哪种构图更合适?”近日,在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2024级网络与新媒体、2024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视听语言》的课堂上,同学们围在相机旁,向企业导师积极提问,手中相机的快门声与讨论声交织,成为课堂上最生动的旋律。这是武汉咔拍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咔拍数码”)“企业导师进课堂”的鲜活场景,一场聚焦相机实操的专业指导在此展开。
课堂上,咔拍数码的企业导师以视听语言课程的实践需求为核心,通过精心准备的PPT,系统讲解了佳能、索尼等不同品牌相机的基本功能与核心差异。从光圈、快门、ISO的协同调节,到如何用光影塑造画面层次、用构图强化视觉表达,导师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方法,帮助同学们理清各类相机的性能特点与适用场景,让大家明白“每一个参数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传递画面背后的信息”。
理论讲解结束后,同学们在咔拍数码团队和毛蓉老师的带领下,带着企业带来的专业相机走出教室,在校园的林荫道、教学楼前开启实地拍摄练习。有人专注调整参数,尝试用不同光圈拍摄树叶的虚实变化;有人围绕建筑取景,实践对称构图与引导线构图的差异;还有同学两两一组,互相充当模特,探索人像拍摄中的光影运用。大家边操作、边交流,将课堂上学到的相机知识与视听语言课程中的“画面叙事”需求结合,迅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

拍摄者:24网络与新媒体 陈蓓蓓
拍摄者:24新采2班 胡宜含
“以前在课上学‘景别’‘构图’,总觉得有点抽象,今天亲手操作相机,才真正明白不同参数和构图能带来完全不同的画面效果!”课后,2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易佳琳同学兴奋地说。此次产教融合的实践,不仅让同学们系统掌握了相机操作技巧,更让视听语言课程的理论有了“落地载体”。通过亲手调试相机、拍摄画面,大家对“镜头如何传递情感”“光影如何塑造氛围”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同时,企业导师带来的行业一线经验,也让同学们跳出课本,提前接触到专业拍摄中的实战技巧,为后续开展影像创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据悉,此次“企业导师进课堂”活动,是武汉文理学院与咔拍数码校企合作模式的一次成功落地。此前,双方已于9月签署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此前报道:校企携手育英才: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与武汉咔拍数码共拓数字影像人才培养新路径-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未来,双方还将围绕视听语言、数字影像等课程,持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企业资源真正融入课堂,助力传媒学子在“学中练、练中学”,逐步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易佳琳 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