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网络发达的社会,是否实名制成为重要话题。有的人在网上没有依据证据来污蔑他人,因为可以对自己的言语不负责任,但造成对他人的伤害!所以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实名制,但也有人认为实名制所有隐私都会暴露在骗子手里,各种账号,银行卡、艳照、私密信息会泄露,是不需要实名制的。
但其实从支付宝、微信实名己经可以看到,实名制己经不经意的来到了我们身边。手机号也许可以用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注册,但支付宝,微信已经普及,那么我们谁都不能跳出这个互联网圈。与其担心,到不如先养成一个良好的上网习惯,然后再遵守现如今的各项法律,再最后理性看待实名制的到来。
实名制不利的影响很多。一方面是个人隐私方面。很多人有不好上网习惯,加上不注重保护自身的隐私,会造成隐私的泄露。如果隐私泄漏被不法分子利用,想想令人心惊胆战。另一个方面是监管方面。监管是个大问题,监管不力是个更大的问题。从现实来看,像银行、公安还有一些要求防沉迷的门户网站,都多多少少的搜集了很多实名制的资料。银行、公安的话还有个内网保护,普通黑客还不会从网上大规模盗取个人信息。一般的门户网站对用户的隐私保护也是一种担心。
从生活中可以看出实名制是有用的。比如对技击犯罪肯定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最终效果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按现在电信诈骗这种犯罪来说,实名制效果确实不大。实名制预防犯罪,需要一系列的手段同时进行。预防犯罪其实也能用木桶理论来进行比喻,实名制只是其中的一条木板,大家都需要齐头并进,否则就会洪灾泛滥。
很喜欢别人评论社交网络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无论男女老少,只要登录社交网络,就仿佛变身成了身披法袍,手执法槌的法官,就好像掌握真理与正义,审判讨伐自己眼中的不义和邪恶,尽情释放自己生活的压力。虽然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但不是人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对于那些只知其一,又想参与其中的人来说,跟风是最为轻松的选择,抱团站队,党同伐异。越是夹带情绪的语言,越具有煽动力,就如周玄毅所说,恶意是不会消停的,他们的思路会从“不该死的死了”,滑向“该死的怎么活着”。再理智的话语,经过众人之口,也会滑向愤怒与侮辱现实生活中,你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不是一个能够给出回答的选择题。但是,一些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当进入舆论狂欢中,大部分人为了开始自己道德表演,为了证明自己是恶的对立面,急于将舆论漩涡中心的主人公贴上善恶的标签,看似无可非议,但实际上,人人都是刽子手。
很赞同最近台湾公视与HBO合作的限制级现实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的编剧通过这部剧所传达的观点:解决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善后和预防。相较于死刑这种“爆炸后清理现场”的手段,我们更需要像王赦这样的“拆弹人员”,关注犯罪者的成长历程、人格发展、重大转机以及心理动机,培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病识感,找到源头并消灭,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恶所带来的对立和愤怒。
网络暴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四川德阳女医生遭人肉搜索、卷入舆论旋涡后自杀的悲剧还未平复,又一则由人肉搜索引发的案例闯入公众视野。据报道,某位老师因发表了对网络小说相关不满的言论,遭该书粉丝人肉搜索及人身攻击。不堪骚扰的老师选择自杀,经抢救后虽然脱离危险,但攻击者依旧“不依不饶”,声称要找到其所在医院,与她“当面对质”。
这一系列的网络暴力事件,都是因为那些网络暴力的喷子,他们不会记得自己做过什么伤害别人的事情,也不会觉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他们却只会记得,当初有个韩国女星,叫崔雪莉,长相很标致,可惜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就自杀了。实际上,“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现在的这个世界真的太自由了。自由到只要隔着屏幕,大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无论是低俗、讽刺、抨击还是造谣。说的人觉得随意,可隔着屏幕看到的人,却不知道要自己一个人承受多少痛楚。网络暴力真的远远比你想象的可怕,它是一场没有鲜血的施虐行为,其社会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言语攻击,侮辱他人人格尊严,最终给他人造成精神伤害,甚至放弃或危害生命。它不像刀,不会伤害人的肉体,一刀致命;它只会像病毒一样一步一步地侵蚀人的心灵,最后让人无能为力却又心甘情愿地死亡。或许大多数的我们都没有那么多勇气去站出来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辩解,但也要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不做网络暴力的“帮凶”。应该学会敬畏,学会慎言。唇齿之下有生命。不人云亦云,有更多理性思考的空间,并促进对自我言论的责任意识,坚守立场,伸张正义。调查显示,三分之二曾发布恶意贴的网民对是否使用实名并不在意。出于“法不责众”的心理,他们即便以真实姓名登录,仍会故伎重演。
“喷子”一般属于社会中下层,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实名制仅仅对“去个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让人有了一定的“自我审查”意识,但这仅仅是对较理性用户所起的约束。对“喷子”而言,他们总喜欢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自卑感在网络上抹除掉,无知者无畏,他们不了解事物的本质,不了解事情的原因以及过程,却急于的给予否定。从“囚徒困境”可知,如果把情境改为商业上的长期过程,此时大家都会选择长期合作,而非背叛。“喷子”不是时代的产物,他们只是被互联网的到来所放大了而已,其实真实的世界往往也是不堪的、混乱的和匿名的。无论是网络实名制还是其他的法律法规,其最终目的都不是限制人民的言论自由,而是在于营造一个更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不管是什么时代,“喷子”一定不可能消失,因为发泄是人之人的一种正常情绪表现。但发泄,并不代表可以恶意语言攻击伤害他人,我很喜欢这句话“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善良”。很多博主经常会问:应不应该网络实名制?评论的很多人回应是应该!如果实名制能做到如下几点,我相信是进步而非退步:
1、完善证件核验技术手段,在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的基础上,增加NFC手机+云平台的身份证核验方式,以更方便快捷地实现实名认证。
2、有效措施保护好用户隐私,就跟银行必须保护好大家存的钱一样。
3、只有在最后时刻才考虑使用用户隐私信息,一旦需要使用用户隐私信息整个流程必须公开公正。
4、继续全面推进未实名老用户补登记,正积极开展并加紧推进未实名老用户实名信息补登记工作。
5、能通过实名制建立明确、公开公正的奖惩制度,解决僵尸账号、造谣生非等问题,这是实名制能带来的好处。
实名制是有一定的必要,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素质,三观提高!从前没有网络,舆论也能杀人。网络从来都是暴力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