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戴文彬常昌健摄影:王育洲)“采菌东篱下,悠然见小康。”这句改编自陶渊明的诗句,恰是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珍稀菌文化科普产业园的真实写照。近日,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文韵传承”志愿服务队走进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先后探访青山村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与黄畈村珍稀菌科普文化产业园,在林间地头感受“林药共生”“林菌共荣”的生态富民图景,让青春视角与乡村振兴实践碰撞出别样火花。

服务队来到黄畈村珍稀菌科普文化产业园。林下基地里,赤松茸菌床绿意盎然,村民们正细心浇水保湿。“这些菌菇都是咱跟着村里引进的公司学种的,你看这赤松茸,长得多好!”一位正在劳作的村民笑着向队员们展示,基地里不仅有赤松茸,还有羊肚菌、天麻,连带着种了些中药材,加起来有150多亩呢。队员们跟着村民学习辨别菌菇生长状态,参观了产业园的科普展区——这里陈列着各类菌菇标本,图文展板详细介绍着“林菌共荣”的生态原理和种植故事。听说村里还计划建更专业的科普馆,队员们纷纷感叹:“这不仅是种菌菇,更是把知识和财富一起种进了林地呀!”
在与当地村干部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谭家湾镇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通过引进市场主体,推行“市场主体+农户+村集体”的联农带农模式,已发展林下药材和珍稀菌种植2000亩,带动了上千户群众增收。“山上有林、林中有菌、林下有药,既护了生态,又富了百姓。”村干部的介绍让队员们对林下经济的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次探访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林下经济的活力,这些从村民口中、田间地头得来的鲜活故事,正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未来将把所见所闻融入校园宣讲,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也希望能以专业所长为当地文化科普、品牌推广贡献青春力量。林间的药香与菌香仍在鼻尖萦绕,服务队的研学之旅虽暂告一段落,但队员们与这片土地的联结已悄然建立——那些从实践中汲取的感悟,正化作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点滴动力。